国际禁毒日:“60岁以上吸毒人员同比增3.5%”
24日,脱口秀演员卡姆因吸毒并涉嫌容留他人吸毒被提起公诉。当晚,北京大兴公安分局发布通报——牛某某供认有吸毒的违法事实,予以行政拘留。也是在同一天,中国禁毒网发布《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》。截至2019年底,中国现有吸毒人员214.8万名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16%,系连续第二年减少,同比下降10.6%。报告显示,2019年共查获吸毒人员61.7万人次,同比下降13.9 %;其中新发现吸毒人员22.3万名,较上年减少3万名。全年新发现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比下降,但60岁以上吸毒人员同比增加3.5%。
关注识毒、防毒、拒毒、禁毒,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,特别是在今天(第33个国际禁毒日)这样的日子里,显得尤为重要。
这份最新的《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》,无疑传递出许多可喜、让人欣慰的数据,如“现有吸毒人员,连续第二年减少”,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员大幅快速增加,“同比上升22.2%,首次超过现有吸毒人数”,新发现吸毒人员同比减少,“全年新发现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比下降”等等。
不过,《报告》披露的另一组数据——60岁以上吸毒人员同比增加3.5%,更值得我们警惕与重视。这不仅是因为在直观上,该数据与上述总体上积极向好的禁毒趋势,显得有些“违和”甚至“扎眼”,更重要的还在于,这一有关老年吸毒人员同比增加的数据,很可能预示了某种危险的毒品传播新动向。
尽管,相比其他一般吸毒人群,60岁以上老年人吸毒,在许多人的印象中,仍显得比较少见,但近年来,这种老年人吸毒现象,实际上已频繁见诸媒体报道,甚至不乏像“老年人聚众吸毒”这样的群体性吸毒事件。或许,按照许多人的想象,相比年轻人,无论在思想观念,还是生活习惯上,都显得更保守、谨慎的老年人,似乎更不易涉毒、染毒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尤其是考虑到我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长以及老年人“空巢”状态等特殊背景,老年人之于毒品的距离,或许已不再遥远。
比如,一些空巢老人,或许会由于长期独居,最终在百无聊赖中沾染毒品。再如,老年人普遍关注健康问题,对于各种保健品,常有较强的追求,这样也容易导致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以保健之名进行诱骗。正如此前媒体报道的,“毒品吸食之后人会很精神,正符合老年人对保健品功效的期望,老年人还会口口相传,推荐好用的产品”,“有不法分子打着保健品的旗号,向老年人贩卖毒品,老年人正成为新兴吸毒群体”。
相比其他年龄群体,老年人一旦吸毒、沾染毒品,还可能产生许多特殊的严重危害性。老年人的身体相对虚弱,一旦染上毒瘾、形成毒品依赖,势必会更危害到身体健康。同时,毒品价格昂贵,对于收入一般有限、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来说,也会形成极大的经济负担。
有鉴于此,对于“60岁以上吸毒人员同比增加”这一毒品传播新动向,相关部门应该也必须高度警惕与重视,并认真对待,及时采取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应对措施。针对老年人涉毒问题,不妨也像青少年禁毒一样,实施专门的预防工程,强化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相应禁毒教育、宣传,普及相关禁毒知识;对于那些已沾染毒品的老年人,也不妨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专门的戒毒、康复工程,帮助他们及时、尽早地戒除毒瘾。
当然,除了这些直接的禁毒措施,在家庭、社区层面,也要同时增进对老年人,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的关心、关爱,尽可能丰富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,让他们能感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,不至于长期深陷于孤寂状态,给涉毒留下可能。